石雕,指用各種可雕、可刻的石頭,創造出具有一定空間的可視、可觸的藝術形象,借以反映社會生活、表達藝術家的審美感受、審美情感、審美理想的藝術。常用的石材有花崗石、大理石、青石、砂石等。石材質量堅硬耐風化,是大型紀念性雕塑的主要材料。
石頭雕刻藝術的歷史可以追溯到距今一二十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中期。在這漫長的歷史中,石雕藝術的創作也不斷地更新進步。不同時期,石雕在類型和樣式風格上都有很大變遷;不同的需要,不同的審美追求,不同的社會環境和社會制度,都在制約著石雕創作的發展演變。
秦漢石雕
原始時期的石雕刻藝術,隨著石材加工技術的提高,刀法洗練、風格古樸,一般在石頭上雕刻紋飾。秦漢時則出現大型的墓園石雕,氣魄雄渾富有動態感。
漢代石雕
漢代石雕則大量出現在祠堂碑刻上,在堅硬的石頭上雕刻圖像。題材內容多為歷史人物、神話故事、祥禽瑞獸等。
魏晉南北朝石雕
魏晉南北朝時期,隨著道教和佛教的盛行,出現了一批鑿窟建寺的高潮。也伴隨著石窟石雕、石雕佛像的大量出現,特別是出現了石雕佛塔、石雕經幢等一些寺廟石雕藝術。
隋唐石雕
隋唐時遺留下來的石雕佛像多為石窟的大型石雕,雖經歷史久遠,但古代石雕工匠精湛的雕刻技術,為后世留下了眾多的珍貴石雕藝術作品。
五代兩宋時期石雕
寺廟雕塑多為夾貯造像和銅雕造像,石雕藝術主要出現在石柱、柱礎、門鼓石、石窗、等古建筑構件當中。
明朝石雕
明清時期的石雕則在傳統的古民居建筑當中出現,一般多應用在祠堂、廟宇、牌坊、亭、塔、橋等古建筑的局部構件當中,如石牌坊、抱鼓石、臺基、石欄桿、華表柱等。
近現代石雕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和雕刻工藝水平的不斷提高,石雕刻藝術應用的范圍則不斷的在擴大。從早期單一的雕刻方法和表現形式上不斷豐富,發展成圓雕、浮雕、沉雕、壁雕、透雕、線雕、影雕、微雕、陰刻、陽刻等多種技法和形式。極大豐富了石雕藝術的應用范圍。城市園林景觀雕塑、市政公園廣場的造景,私人別墅庭院的裝飾等等中的各類精美的石雕刻工藝擺件、石材雕刻裝飾藝術。